久違了! 棋盤石
蕭鈴珍
周公
「阿雄!你在那裡納涼哦!你這車的柳丁噯咖亙戴出去南投喔!」
他緩緩地睜開眼睛,抬頭看到停車場欄杆旁,戴著斗笠的阿嬸往下喊著。
「好!我一時阿就上去。」阿雄向在3.4公尺上方的阿嬸揮手。
「開車愛卡小心勒,我先回去了!」斗笠上綁著花頭巾、手肘套著花手套的阿嬸,今天幫忙採了整天的柳丁,傍晚得回家煮飯了;他仰望著阿嬸小心翼翼、慢慢地在顛簸的路上騎著摩托車離開。
躺在大石頭上的他起身坐起,看著面前約900坪 一塊塊四四方方如豆腐塊般平整的石板,輕鬆地點了根菸;每年的11月到12月是柳丁的盛產期,由於不景氣,台北的公司裁員,他回到中寮家住,至少省下在台北昂貴的食宿,近年來柳丁價格總不好,今年替老爸省下一個人工費;農作物一豐收,價格就下降,偏偏價錢好時就沒作物可收成,唉!農民們真是百般無奈。
今天跟阿爸上山採柳丁,貨車上戴著整車的柳丁,路經棋盤石,原本只想走下地谷,總覺得枯水期的棋盤石好像少了點兒什麼,平坦的石塊,放鬆後的心境忍不住躺下來,與大地親密的接觸後竟然睡著,跟周公下棋去了。
小時候
從住家到山裡要經過這古道,小時候,跟著阿公走路去山上挖樹薯,有時候經過這裡會下到棋盤石上玩,那時還沒有現在政府機關做的階梯,順著斜坡慢慢滑下去,還時常看到小蛇溜竄而去。有一次跟阿公搬了幾個大石頭,刻上「車」「馬」「炮」 放到棋盤上,就好像仙人在此對奕,呂洞賓定會十分懊惱,當初不是將棋子全部帶走,只遺漏了這個他仙指所畫的棋盤嗎?每當講到這裡,祖孫兩人便不禁捧腹大笑,而悠悠山嵐也輕輕地給予回應,好似身在天際的先人們也爽朗的笑了起來。
現在那幾個刻字的大石頭歷經數十年的風雨洗刷,如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?是否如戰敗而逃的小卒一樣,躲到山壁的某個角落,不讓人們找到。反觀自己回鄉後成天把手機關著,潛意識中是不是也不願讓朋友們找到如今落魄的他?想想能和年事已高的阿爸一起耕稼,倒也自在些。
記得小學的時候,假日常跟著同學跑來這裡玩,尤其在雨季過後,一塊塊石頭的溝間積留著水,最好玩的是一一將把裡面的蝌蚪撈起來,再換到另一個溝內,大家說是幫蝌蚪搬家,由這個溝到另一個溝,比賽誰搬的多,輸的人就要給贏的人一條橡皮筋,那時候上學手腕上總是圈著數十條五顏六色的橡皮筋,像是個英勇的戰士,好不威風!
「不要老作弄那些肚拐仔,他們大隻會變成四腳ㄚ。」阿公說。
「在牠們變成青蛙前見見另一個世界嘛!」當時在大坑附近,家裡是第一個裝電視的,阿雄看到外界的繁華,也常嚮往著出去見見新世界。
水多的時候,阿爸怕小孩危險,便禁止他們到棋盤石玩。雨季時,水漫過岩石,流水在溝間濺起,白色的水流於土黃色的石塊間,就像棋盤上鮮明的界線,使石塊的形狀更加清晰。尤其下游的小小瀑布真美,呂洞賓與張果老必是下完棋後,陶醉於其中,才將這個棋盤遺落了!
溝間的水乾了以後,綠草由縫隙間竄出,霸氣地取代了清新的白色線條,矮矮的小孩們像顆顆棋子一般在上面跳房子,要跳過約1公尺見方的石頭,可是得使把勁,有次他還跌得鼻青臉腫,回家被阿爸用籐條毒打一頓,說不好好讀書,盡愛玩。
家鄉的變化
阿公用扁擔挑著樹薯的步伐,比幼小的他走得還快,小快步兩肩扁擔沈重的阿公,還可以一邊跟他邊講著以前的事。
清朝其實在中寮的開發分為兩條路線,一條由彰化漢民族從坪林溪進入畸零的溪谷平原,墾民砍茅草紮寮成村,因地處各村落的正中心便稱作「中寮」了。另一條係東勢客家人由國姓經馬磷坑開拓到大坑的路,而「棋盤石古道」是「仙洞坪古道」的一小段,是當初住在這裡的漢人運送物資的必經之路,從山裡挑木材出去賣,再換挑鹽由海邊走回這裡,所以中部山間都會有挑鹽古道。
阿公說,日治時代中寮地區種植山蕉,因在副熱帶地區生長,又台灣日夜溫差較東南亞地區大,所以台灣的香蕉就特別香、特別甜,那時候可是日本人的最愛呢!當時滿山遍谷的山蕉,可由「日燒燒,中寮舍,割香蕉,換日票;月笑笑,中寮舍,找查某,來攬腰」的民間俚語,看出中寮白天與夜晚的繁華風光。
由於日本香蕉既少又貴,在日本是切一片一片放在盤子吃的,哪像家中的一堆香蕉老沒人要吃,總放到爛掉,甚至有些外銷打下來的都還拿去餵豬。在台北他從不買、不吃,在家鄉這些東西多到沒人要,幹嘛還浪費錢買。
阿爸有一位朋友余先生住南投市,25年來週一到週六都由南投市到中寮鄉公所上班。余先生如果來家中作客,總帶來當時大坑吃不到的麵包、糖果,讓小孩們欣喜若狂,而大家也愛聽他說通勤時的趣事。
因日本寒冷無法種植甘蔗,因此當時日本為了解決國內蔗糖的需求,便在台灣各地成立台灣製糖株式會社,建造製糖廠,中寮地區也因此大面積改種甘蔗。
為了從中寮運送甘蔗至南投糖廠,設置了五分車(小火車)與輕便車;南中寮的小火車由南投站到南中寮鄉親寮終站共有8個車站,南投總站、南投糖廠站、千秋里站、新厝站、竹仔坑站、噠仔灣站、東勢閣站、中寮站、鄉親寮終站。中間還經過兩個隧道:噠仔灣隧道、東勢閣隧道,五座橋:千秋里橋、千秋橋、新厝橋、噠仔灣橋、東勢閣橋、中寮橋。
鄉親寮終站後再進去是山區,便改用輕便車,輕便車行駛於輕型鋼軌道上,是無動力的人力手推板車,一人推著走,上面可坐5.6人。南中寮的輕便車終站有暗坑、大坑、粗坑、廣興、挑米坑,所經過的橋都是軟軟的吊橋。人就像貨物一樣坐在無遮欄的小車上,後面被人推著,碰到上坡大家要下車幫忙,下坡時連推車的人也跳上車,讓車加速滑行而下。偶而會有車禍,但因車速慢,也不會造成重大傷亡。
余先生說,北中寮沒有小火車,只有一條輕便車道,由南投站經包尾吊橋、觀音山橋、拔仔頭吊橋到內湖底檢查站,而後經由豬肚潭吊橋、眉仔陀吊橋、大坵園吊橋到爽文路檢查站、龍眼林檢查站最後到內城終站。
民國48年8月7日 台灣中部發生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,87水災的洪水不僅把農田掩沒,五分車、輕便車也全部被沖壞。原本坐小火車上班的余先生,那時約半年的時間,是踏著孔明車經過10多公里山路到鄉親寮上班。後來道路重建好,彰化客運開了班車,才改坐客運通勤。
對阿忠而言,小時候碰到南投大拜拜,坐客運到南投市,真像是到了大城市一樣,非常興奮。如今天天騎摩托車、開車到南投,就像跑廚房一樣頻繁了。
光復後,糖廠逐漸關閉,鄉民們改種樹薯、檳榔,用樹薯粉做麥芽、味素,而最重要產品是漿布,織好的布料要以樹薯粉來漿才會平,但是後來一方面紡織業進步,不再使用高成本的樹薯,另一方面中寮的平地少丘陵多,土地因種植樹薯與檳榔而鬆軟導致土石流失,土表皮掉落無土壤,鄉民賴以維生的大地變得貧瘠,因而大家才改種柳丁至今。921地震後,多位有生態觀念的居民,在與無情天災搏鬥中,化成一股與大自然共生的強韌生命力。在與天災的搏奕中,此地曾輸過,但中寮人堅忍、創新地再開啟另一新局。
是棋子還是下棋的人
阿雄剛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時,的確很鬱卒。小時候,他在棋盤石上跳房子,是自願的,任憑自己高興怎模跳就怎麼跳,就像在學業上、在事業上他也都是積極、懂得把握機會的人,從未舉棋不定,他總是眼光獨到,深受公司賞識。然,這次全世界金融海嘯,卻不得不讓他為失控的現實負責,所有不可能發生的事都發生了。
就像鐵達尼號的船長,先前不也斬釘截鐵說他的船是絕不會沉,結果到了最後也只能無能為力地與其沉入冰冷的海底。
到底人生搏奕背後操縱的黑手是誰?難道是那個在大棋盤上下棋的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